时间:2022-08-20 18:22:51 | 浏览:1410
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随着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的公布,大家比较关注的银行信用卡成绩单也逐渐揭晓。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消费需求回暖带动信用卡需求量提升,去年信用卡发卡量已经在缓慢提升。工商银行发卡量遥遥领先,招商银行依旧“霸占”信用卡消费额“老大哥”的位置……在当前信用卡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竞争中,聚焦优质消费客群、提高信用卡准入门槛成了不少银行的选择。
那么,去年各银行在信用卡方面表现如何?谁又更胜一筹?
工商银行发卡最多
发卡规模是衡量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了6家国有大行和9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使用情况,在累计发卡量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发卡量破亿张。
工商银行累计发卡量依旧位列各大银行之首。其年报显示,2021年末,银行卡发卡量11.69亿张,比上年末增加4170万张,其中借记卡10.06亿张,信用卡1.63亿张。工商银行信用卡数量的增长幅度(1.87%)放缓,位于各银行之后。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10241.6万张发卡量位居首位,中信银行以10132.39万张发卡量紧随其后。
累计发卡量增速最快的是渤海银行,增速为69.47%,它的发卡量在15家银行中较低,为0.09亿张。
从发卡量增长率来看,15家银行发卡量增速普遍放缓,大部分未超10%。渤海银行、恒丰银行、邮储银行3家银行增速超过10%,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工商银行都没超过3%。
招商银行消费额度最大
从信用卡消费金额看,招商银行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是15家银行中唯一超过4万亿的银行。
“招商银行信用卡确实使用感受比较好,有很多优惠活动,之前周三不少商户有使用招行信用卡消费半价的活动,现在又有一个天天5折活动,很划算。”一位招商银行信用卡用户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此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消费金额介于3万亿至4万亿之间,工商银行信用卡消费金额介于2万亿至3万亿之间,信用卡消费金额2万亿之下的有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浙商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恒丰银行的信用卡消费金额增速第一,为实现53.08%,这与其信用卡发卡量快速增长不无关系。
与此同时,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信用卡消费金额实现了超过14%的增长。本身信用卡消费金额基数颇高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增速也较快,分别为9.73%、9.8%。
建设银行透支余额最多
从信用卡透支余额方面看,建设银行最多,为8962.22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国有五大行,连续5年稳坐行业第一的“宝座”。2021年,建设银行发卡量为1.47亿元,仅次于工商银行。
与建设银行一样,信用卡透支余额突破8000亿元的还有招商银行,为8403.01亿元。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招商银行在分期推广上也很活跃。打开招商银行信用卡App,“分期手续费5折优惠”的弹窗即映入眼帘。
同时,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速方面,邮储银行较上年增长20.9%,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农业银行信用卡透支额近年来确实增长较快,从2018年的3807.19亿增加至6267.83亿,四年增加近2500亿元。
优化信用卡客群结构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大部分银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基本呈现上涨态势。从已披露的不良率来看,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2021年信用卡不良率出现下降。可见,银行强化了持卡客群的精细化运营,进一步加大力度来管理信用卡风险。
当前信用卡从增量市场逐步转向了存量市场,而转型的难点在于如何激活存量用户,精细化运营成为各发卡行的发力点。从2021年银行信用卡的布局看,年轻客群和“新市民”群体成为银行发力的重点之一。
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新引入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65%,较年初显著提升,线上交易量同比增长超40%,“我行进一步聚焦优质消费客群,迭代升级重点产品,完善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消费场景的用卡环境,提升获客、活客质效。”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持续强化信用卡与客群的连接,激活信用卡存量市场。随着存量竞争加剧,挖掘存量用户,优化客群结构成为了信用卡业务转型的关键。
“目前已对信用卡客群质量进行大幅调整。”招商银行副行长汪建中在业绩会上表示,招商银行对一部分客群实行低价政策,利率从6%到9%不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商银行在年报中称,加快工银e生活平台建设,推进“信用卡+数字人民币”融合创新。
在此指引下,招行信用卡凭借在产品、功能、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拓展和创新,还取得了累计发卡量第三、信用卡App下载量第一等不凡成绩。在最能体现信用卡用户消费能力和刷卡意愿的交易量及贷款余额上,招行信用卡分别夺得第一和第三,这与其“无卡支付”战略的成功推进、围绕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营销及智能服务密不可分。
银行审批信用卡一般会看以下几点:1、办卡人年龄;2022年伊始,就有多家银行信用卡放水,下卡快,额度高!中信银行近期中信信用卡下卡的额度基本都保持在一万以上,审核速度特别快,基本都是当天就能有结果;如果你已经办理过信用卡,想要再办理一张,可以考虑华夏银行,下卡会比较快,而且下卡额度极有可能参考其他银行信用卡中额度最高的一张给你授信。
严格控制信用卡资金流向,在严禁信用卡资金进入房地产、证券市场等非消费领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监测拦截机制,对可疑账户进行管控。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当前已有建行、农行、中行、招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严格控制信用卡资金流向,在严禁信用卡资金进入房地产、证券市场等非消费领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监测拦截机制,对可疑账户进行管控。
其实大家选择信用卡的标准大体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下卡额度高、平时好提额、不容易风控,优惠活动多、优惠力度大之类的。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10家银行的信用卡优缺点,大家在办卡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一、工商银行优点:【1】取现没有任何手续费;
为避免持卡人多头借贷风险,《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资信审核,通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合法渠道了解分析客户信用状况,对经查在不同机构存在多项债务记录的客户,从严审核,严格防范多头借贷风险。
工商银行发卡量遥遥领先,招商银行依旧“霸占”信用卡消费额“老大哥”的位置……经济导报记者统计了6家国有大行和9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使用情况,在累计发卡量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发卡量破亿张。
上半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1790306亿元,主要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2%;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9514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2%,但上半年信用卡应收账款日均余额610192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88%。
对批量限制持卡人还款方式的缘由,北京商报记者从工商银行客服人员处获悉,近日,为了防范风险,该行对部分信用卡账户进行暂时管控,一旦账户被管控持卡人无法通过转账的方式进行还款。对持卡人来说,虽然此类代还行为能够解决一时的资金需求,但也容易陷入“以贷养贷”的怪圈,进一步恶化了持卡人负债。
盘和林进一步称,这些风险包括很多层面,比如,规避信用风险,信用卡持卡人可能利用信用卡非消费交易来套现;清理长期睡眠信用卡除了限制资金交易外,近期银行业也在清理信用卡长期睡眠卡片。同时,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了13家上市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年报发现,多数银行的发卡量个位数平缓增长,而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出现了双降,表明信用卡在持续战略收缩之后出现了资产质量的好转。这其中,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的不良率均下降超过05个百分点。
如果办信用卡,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是有区别的。如果在线下办,你有时候要填好些资料,甚至有些银行要你带一些资料去才可以办卡。从卡收费来看,商业银行多数终身不收费。原来国有银行会收费,目前收费的很少了。原来国有银行会收费,目前收费的很少了。
财联社(上海,实习记者徐川)讯,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上半年银行信用卡业绩也悉数亮相。以发卡量第一的工行为例,2020年全年仅新增100万张信用卡,但在今年上半年内,已新发293万张,超过去年全年增量两倍。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信用卡审批确实出现趋严的倾向,此外也有不少信用卡开始封杀支付机构MCC以防范积分套取风险,“套现”“以卡养卡”既加剧了市场投机炒作风气,使信贷资金空转,也加重了持卡人的经济负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建立,现在的信用卡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很多没有办理过的朋友还不知道具体办理步骤,也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网上就能申请,以为还要跑到实体店才能办理。现在的银行有很多,福利等也不一样,所以选择哪一家银行的。
说起申请信用卡的顺序,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喜欢从四大行有含量的开始,有人喜欢从额度高的商业银行开始,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最后都能走向多卡高额的路。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精心总结的申卡顺序:首先,如果你是白户,建议第一张信用卡去申请交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