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0:00:52 | 浏览:1241
文©秦慕风
一说到征信,大家肯定首先联想到的是债务人,是“老赖”。
事实上,征信已经成了“老赖”的专属名词。
辩证地来看,征信数据越大,凸显的是经济的不健康,法制漏洞突出,而不是人的素质问题。
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年轻人去创业,但是遇到不可抗拒的疫情,于是生意瞬间倒闭,从而引发债务危机。
资金链导致债务无法偿还,于是债权人就只能去法院起诉,而后申请强制执行,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债务人处处限制。
从此,年轻人这也不能去,那也干不了,那么就只能耗在征信这个圈子里。
当然没有!
有一说一,我们其实对于负债有错误的认识,甚至严重的偏见。认为借钱就是不光彩的,甚至认为借钱的人本身就是错误的。
信贷创造了购买力和经济的附加值。借贷的好坏,取决于借款的生产目的以及最终的结果。就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通过大量的借贷,让资金活跃起来。
很简单的道理,通过信贷创业,既能把握发展机会,同时又能充分调整社会的资源配置。
比如通过创业,增加了大量的消费,提供了工作岗位,为国家缴纳了税收,基础设施得到了建设。
如果大家都把钱揣在包里,那就是一潭死水。
相比于债务纠纷的增长过快,而经济增长过慢导致的经济问题,更加严重。意思就是,宁愿产生一部分债务纠纷,也要推动经济向前。
因为债务问题可以解决,如果经济发展错失良机,那就是几年,几十年几代人的事情。
我国从清朝直至解放这几百年,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落后就要挨打!
然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平衡的。
有钱的不愿意冒风险,而有梦想有激情的年轻人,又没有资金,于是信贷关系随之产生。
这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必须要经历的。
很显然的道理:不仅不能,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让债务关系越发紧张。
其实,征信这个东西,富人用不着,穷人没啥用,正如有一句经典台词说的那样:
如果我有钱,征信有什么用?如果我没钱,征信有什么用?
现如今,征信滥用,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他本身的含义。
所谓征信,就是征集公民的信用信息。而他最主要的功能就应该是判断公民的信用信息是不是准确。
如果仅仅是以债务人偿还不了债务作为征信的依据,这很显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就像我前面所讲的那样,债务人没能偿还债务,都是因为不讲信用吗?
那有人说了,你讲信用的话,那就把钱还了啊?
这纯粹是抬杠!
但很明显,法院和征信机构没人愿意去做这看似吃力不讨好,甚至非常重要的环节。
现实是:只要起诉,只要债务人不能履行偿还义务,我管你是不是确实没钱还,还是有钱不还呢?
一个6岁的孩子都能被纳入失信人名单,一个79岁的植物人也能被纳入失信人名单,征信的意义又在哪儿呢?文明善意执法的体现又在哪儿呢?
当然,征信的意义在于通过征信数据,防止失信人危害其他人,防微杜渐这没错,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惩罚措施,非但不利于诚信的重塑,反而会触发其他社会矛盾。
接着前面的例子来说,如果债务人因为不可抗拒因素,无法偿还债务,被纳入失信人名单,接受法律的惩罚。以此来达到债务化解,以及诚信构建的目的,事实上得不过去,但逻辑上讲不通。
原因很简单。
债务纠纷的化解,最终依靠的是债务人的创造能力,依靠的是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但事实是,我们的债务人一旦进入失信人名单,那基本上就别指望翻身了。即便是有个别有能力,运气好的人,但是也需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
出行受限,工作单位拒绝使用,企业管理不能担任,甚至有的地方连汽车都不能开。
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还钱,就让你寸步难行,就让你在家等死!
如果说对于恶意逃废债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天底下还不了债的都是不想还债吗?
这一点,恐怕债权人应该要比谁都清楚!
抛开创造能力,征信滥用,很容易制造新的矛盾。
比如债务人破罐子破摔,产生消极情绪,更加抗拒债务人,比如铤而走险,甚至走上极端;这样的案件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而这些案件的背后,并不是那些有钱不还的债务人,恰恰都是没有偿还能力,被逼得走投无路的。
刑法惩罚宗旨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于罪犯尚且有宽容之心态,难道负债就没有机会重头再来?
总结:
人无信不立!这是我们的文化精髓!
正是因为信任,所以才产生了借贷关系;所以我们使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说白了,起诉的目的就是运用征信惩罚,达到施加压力的目的。
当然,施加压力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化解债务的目的达到了吗?重建诚信的目的达到了吗?
这是全社会应该考虑的问题!
征信是把双刃剑,在惩恶扬善的同时,也让无能为力的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要运用好真心这把剑,既让恶者得到惩罚,又让善者重见光明!
所以说,征信这个东西,真不能滥用!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几个名词:信用、征信和信用报告,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因此往往会因为征信不良而出现信用卡无法继续使用,房贷被拒等情况,那么,这些词在我们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征信,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说明1.征信相关概念2.监管机构和信息分类3.征信行业机遇和风险4.数据处理和产品设计一、征信相关概念谈征信免不了就需要明确一下关于征信的概念,其实我国在着手建设信用体系时,对于
随着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与征信有关的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正常金融秩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向广大市民郑重提示:“征
在孔子的《论语·颜渊》一篇曾说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用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却没有好好守护自己的信用,甚至认为上了征信黑名单仅会影响自己一个人,那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吗?其实并不然,目前个人征信黑名单可谓是“一人逾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系已经由传统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发展,而信用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与升级,个人征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个人征信变得越发重要。当下“个人征信报告”就是“个人经济身份证”的代名词,个人征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
古语有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和完善信用体系在社会治理上意义深远,而个人征信就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我国个人新版征信正式面世,征信信息的时长与精细程度再次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年"个
征信一词最早是从“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这句话里出现的,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求、验证信用。在民国初期广泛用作信用调查的同义词。一直到现在演变为用来概括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的基本信息载体。 征信即信用报告,
总会收到这样的提问,“我的征信花了,还能贷款吗?”“我这样的征信还有银行能批贷吗?”“我的征信是不是废了?”“征信多久才能变好”等等,今天就全方位地为大家解读一下:什么是征信报告,征信报告意味着什么,征信报道在什么情况下银行就不会再给发房贷
0 1 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 人的“经济身份证 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 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0 2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需要携带什么资料? 本人查询:请携带本人有效
“对不起,我们对您的征信报告进行查询后,发现了以下问题。”对于不少借款人来说,上面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但这同时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谁可以查我的征信?是否需要我本人的授权?查询过后,是否会显示查询记录?今天,生财君就为你揭秘那些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