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0:19:58 | 浏览:2615
韩非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以法治国首先一定要讲信用,他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即,只有在小事上讲信用,才能够在大事上建立起信用,所以明君要在遵守信用上逐步积累声望。赏罚不讲信用,禁令就无法推行。书中举了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很有警戒意义。
一、晋国攻原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准备收兵离开。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军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么能不跟从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二、箕郑救饿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人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三、吴起须故人而食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他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四、文侯会虞人而猎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将打猎的事取消。
五、曾子杀彘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一头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做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六、厉王击警鼓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击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七、李悝谩两和
李悝警告左右守卫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悝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另一种说法是: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他对左边守卫的军队说:“快上。右边守卫的军队已经上阵了。”又骑马到右边守卫的军队说:“左边守卫的军队已经上阵了。”两翼军队都说:“上阵吧。”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上了阵。过后第二年,和秦人交战。秦人前来偷袭,一交手,差点儿消灭魏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来源:微安塞-领导干部学国学
在“信用中国”网站撤下失信记录了,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记录仍然存在,企业信用修复信息“左右互搏”不正规的市场化信息查询平台潜藏灰色地带,“恶意注册”和“虚假认证”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担心没有修复的失信信息会影响招投标、银行贷款,不得
来源:经济日报8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以下称简《办法》)。为更好落实《办法》,现解读如下:一、《办法》规定的信用修复对象和方式是什么?按照国办发〔2020〕49号文件、《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市场监
现代经济体系下,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贷款申请,企业融资都离不开征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服务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增加征信有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刘亮):8月28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们来到厦门,调研采访过程中走进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新冠疫情尽管给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但也催生了不少新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8月6日,央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长期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近年企业债券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