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0:31:30 | 浏览:1307
来源:经济日报
在7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情况,并答记者问。
“通过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有利于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降低市场成本,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失信行为,会采取十分严厉的惩戒措施,在一定时限内实施行业和市场禁入,有些要永久逐出市场。
开展分级分类监管
“失信代价过低、惩罚过轻、传播少是目前失信问题高发、频发、复发的重要原因。”连维良说。
全面加强信用监管,是否意味着企业承受的监管压力会变大?对此,连维良表示,不同的企业监管压力应当是不一样的,对于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毫无疑问监管压力将会变大,而对于依法守信的市场主体所付出的监管成本则会大幅下降。
“信用监管的目的是要让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连维良说,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和科学信用评价。
作为信用监管的最突出特点,分级分类监管是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利剑高悬”,增加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分级分类监管的话,就是‘让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企业要想降低自己的监管成本、减轻监管压力,就必须下大力气改善自己的信用状况。”连维良强调说。
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失信惩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目的是要让全社会依法守信。企业或个人在失信后如何修复信用?信用修复的标准又是什么?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既是对国际经验的有益借鉴,更是结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连维良表示,通过开展信用修复,既普及政策法规和诚信知识,又激励有轻微失信的市场主体改过自新、诚信经营,这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信用修复不是简单的“洗白记录”,也不是简单的“退出惩戒”,而是有前提、有程序、有限度的失信整改过程。
连维良提醒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不要相信一些关于“清洗记录”“洗白信用”的非法广告。目前,相关部门已安排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对各种以信用修复的名义恶意违法失信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以切实维护信用建设的正常秩序。
守信激励将“看得见、摸得着”
“如何采取‘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让守信者得实惠,我们将其概括为‘三个更好、两个更低’,即更好的行政服务、更好的融资服务、更好的公共服务,更低的监管成本、更低的交易成本。”连维良说。
——更好的行政服务,就是政府部门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府事项中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容缺审批”服务,让守信者信用越好审批越快。
——更好的融资服务,就是让信用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便利便捷的融资服务,实现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
——更好的公共服务,就是不断拓展信用惠民便企的应用场景,比方说让守信者享受更便捷的交通出行、先就医后付费、更优惠的无抵押图书借阅等。
——更低的监管成本,就是通过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对依法守信的市场主体“无事不扰”。
——更低的交易成本,就是通过广泛共享信用信息,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守信者的信任程度,减少不必要的采信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使守信者获得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收益。
“下一步,将会继续加大对激励措施的实践探索和建章立制力度,让更多守信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诚信有价、诚信有感、诚信有益。”连维良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阳)
湖北日报讯(记者袁超一、通讯员王建民)近日,记者从麻城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联合市金融领导小组办公室、税务、银行等部门,制定出台《麻城市关于开展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改革先行区创建方案》,全面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与政府深化府院联动机制,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图/IC photo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亿万消费者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期盼,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商谚有云:宁可失钱,不可失信。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信用是沟通交流、交易买卖的“硬通货”。但在现实中,夸大宣传、假促销等失信违法行为时有耳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如今,诚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的信用意识也逐渐提升。生活中,不守信用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甚至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已产生积极效果。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法治让共享经济行稳致远(法治头条·数字化时代的法治问题④)如今,“共享”日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资源在不同空间、不同主体之间快速多元共享越来越成为常态。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
监管要跟得上时代前行的步伐,尽快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格局,同时防范惩戒泛化、扩大化“信,国之宝也。”信用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营商兴业的条件,也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前提。信用制度维系着社会秩序,调节着社会关系,
先来看一则新闻:1、对于老赖来说,有借没还、不催不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法院审过、催过,仍有人视若无睹,直到个人失信即将影响儿子前程的时候,才马上还钱,怎一个“赖”字了得。个人信用很重要,尤其今年来国家多部门都出了通知严惩老赖,不能坐
信用评级行业迎来新规。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并将于2022年8月6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今年3月交易商协会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强制评级之后,评级行业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