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0:40:14 | 浏览:2455
作为公民第二张身份证的个人信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获悉,为促进信用体系健康发展,广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立法也提上了日程。
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草案)》由自治区政府提请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旨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完善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切实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
广西相关立法已提上日程
“若‘反催收’联盟只是向债务人提供咨询服务,很难说其违法、违规。”南国法援公益律师唐建勇说。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涉及信用的法律法规。
不过,若在操作过程中以虚假证明为把柄,欺骗、胁迫等手段与债务人签订借款合同,引诱债务人掉入“套路贷”陷阱的涉嫌诈骗罪;如果将债务人的信息非法售卖给第三方,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唐建勇表示,上海、湖南等地已相继出台了地方性信用法规,对征信法治建设进行探索,为国家层面立法积累经验。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由自治区政府提请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
立法明确自治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并设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立法拟明确信用如何修复
立法拟明确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明确守信激励和失信奖惩机制。规定了守信激励措施清单、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明确了失信行为的认定依据以及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标准和设列领域。
对信用如何修复,条例草案也有规定。例如,拟规定在失信信息披露期间,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利影响的,可以向发展改革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机构或者失信行为的认定机关申请信用修复。
严重失信主体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受理申请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其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开共享相关失信信息,或者对相关失信信息进行标注、屏蔽、删除,并将修复情况告知信用主体。
修复完成后,应当按照程序及时终止实施惩戒措施。
加强监管促进行业自律
条例草案还拟设专章,对信用服务行业规范发展进行规定,明确支持、引导、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信用服务行业监管和对信用服务机构从业活动的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管理等。
此外,条例草案着重从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角度设置法律责任,对未经授权、强制授权或者一次授权终身收集使用自然人信用信息的违法行为,以及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均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作者:郭利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客观认识数字时代的信用价值,探索信用价值的发挥路径,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诚信建设
在“信用中国”网站撤下失信记录了,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记录仍然存在,企业信用修复信息“左右互搏”不正规的市场化信息查询平台潜藏灰色地带,“恶意注册”和“虚假认证”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担心没有修复的失信信息会影响招投标、银行贷款,不得
来源:经济日报8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以下称简《办法》)。为更好落实《办法》,现解读如下:一、《办法》规定的信用修复对象和方式是什么?按照国办发〔2020〕49号文件、《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市场监
现代经济体系下,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贷款申请,企业融资都离不开征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服务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增加征信有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刘亮):8月28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们来到厦门,调研采访过程中走进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新冠疫情尽管给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但也催生了不少新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8月6日,央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长期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近年企业债券违约